夏至已至
夏至时节,天气渐短,光阴渐长。
早时沐浴晨光,午时倦听蝉鸣,夜里轻轻流萤。
夏至,古时又称“夏节”、“夏至节”。公元前七世纪,先人采用土圭测日影,就确定了夏至。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一般在公历6月21日至22日交节。夏至是一年中最炎热的开始,也是白昼时间最长,夜晚时间最短的一天,如古人所说:“日长之至,日影短至,至者,极也,故曰夏至”。
这些都提醒着我们夏天真正的到来,让我们一起走进孩子们的缤纷夏日童年吧~
夏至的“扇”
夏至到来,意味着炎热的夏天到了。心灵手巧的小朋友们自己动手制作了一把属于自己的小扇子。夏至入头九,“纸”扇握在手,孩子们体验了创作的乐趣。
夏至的“面”
谚语云:“冬至馄饨夏至面。”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夏至有着吃面的习俗。人们从夏至开始改变饮食,以热量低、便于制作、清凉的食品为主要饮食,面条通常为一般家庭的首选。所以,夏至面也叫做“入伏面”。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人们在夏至吃面,有“尝新”“庆祝丰收”的意思。南方有阳春面、干汤面、肉丝面,而北方则是打卤面和炸酱面为主。快来瞧瞧政通宝贝们的“夏至面”吧!
夏至的“温度”
夏至到来,意味着炎热的夏天到了。那我们跟着番石榴班的小朋友一起来记录节气时间段的温度,感受节气交替的变化吧~
夏至的“诗”
《小池》
作者: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老师们利用小巧、精致的诗,让孩子们了解大自然中的极平常的细小事物写得相亲相依,和谐一体,体会夏天的生机盎然。
夏至·三候
夏至之日鹿角解,又五日蝉始鸣,又五日半夏生,即每隔五日是一候。
一候:“夏至到,鹿角解”
“夏至到,鹿角解”,“解”就是脱落的意思。人们换上了清凉的夏装,小鹿也会脱去厚重的鹿角,轻装上阵。
二候:“夏至到,蝉始鸣”
“夏至到,蝉始鸣”。蝉在黑暗的地里生长了几年后,才能在阳光下歌唱一个夏天。
三候:“夏至到,半夏生”
“夏至到,半夏生”,夏至到了,半夏生长起来了,它的块茎可有大功效,是一种常用的中药。半夏之所以叫半夏,也可理解为夏天已经过去一半啦!
夏至小贴士
夏至后,由于气温较高,所以在日常饮食上要以清泄暑热、增进食欲为目的,因此要多食苦味食物,宜清补。
1.忌食生冷、空腹饮茶
夏日里贪食冷饮,会损害脾胃和心脏,导致体内寒湿加重,身体免疫力下降。
2.忌运动大汗、冷水洗浴
夏至时节,运动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天气较凉爽时进行,选择空气新鲜的地方。夏季虽天气炎热,但不适合冷水洗浴。因为人的汗孔均处于打开状态,因此,寒气极易侵入人体,导致阳气暗损,产生疾病。
3.饮食宜清淡、多吃“苦
夏季气候炎热,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因此,饮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除此之外,还可多吃苦菜类蔬菜,苦味食物具有清凉解暑、促进食欲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