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个节气,夏季的第四个节气,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夏至在古时称“夏节”、“夏至节”,时值麦收,自古以来有庆祝丰收、祭祀祖先以祈求消灾年丰之俗。
为了让幼儿感受夏至、了解夏至的风俗习惯,政通幼儿园开展了“遇见夏至 时光如诗”主题教育活动。
夏至·初识
夏至,斗指午,太阳运行至黄经90°时为交节点,一般在公历6月21-22日交节。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
小班老师们通过谈话、观看视频等方式,让孩子们了解夏至的节气特点和习俗。
夏至·食俗
夏至面
俗话说:“冬至饺子夏至面。”我国很多地区都有吃夏至面的传统。面条煮熟后,过水、冷却,浇上卤汁和小菜,吃过后消暑降温又开胃。面条易消化,对肠胃刺激小,能够减轻肠胃负担,有健脾养胃的功效。
绿豆汤
绿豆汤具有清热解毒、止渴消暑的功效。夏日炎炎,甜甜的绿豆汤便是夏日里最甜蜜的味道。
酸梅汤
夏至后,人们普遍会食用清补凉汤、凉茶、酸梅汤等来避暑。
夏至·探索
中班教师与幼儿共同制作了手工扇,了解夏至的节气特点,知道为什么“夏至不过热”学习哪些方法可以对抗炎热。
大班教师带领幼儿了解夏至节气的天气特点
记录节气时间段的每日温度,和之前节气做对比,感受节气交替的变化。

夏至三候
夏至之日鹿角解,又五日蝉始鸣,又五日半夏生,即每隔五日是一候。
一候:“夏至到,鹿角解”
“夏至到,鹿角解”,“解”就是脱落的意思。人们换上了清凉的夏装,小鹿也会脱去厚重的鹿角,轻装上阵。
二候:“夏至到,蝉始鸣”
“夏至到,蝉始鸣”。蝉在黑暗的地里生长了几年后,才能在阳光下歌唱一个夏天。
三候:“夏至到,半夏生”
“夏至到,半夏生”,夏至到了,半夏生长起来了,它的块茎可有大功效,是一种常用的中药。半夏之所以叫半夏,也可理解为夏天已经过去一半啦!
夏至小贴士
夏至后,由于气温较高,所以在日常饮食上要以清泄暑热、增进食欲为目的,因此要多食苦味食物,宜清补。
1.忌食生冷、空腹饮茶
2.忌运动大汗、冷水洗浴
3.饮食宜清淡、多吃“苦”
夏季气候炎热,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因此,饮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除此之外,还可多吃苦菜类蔬菜,苦味食物具有清凉解暑、促进食欲的功效。
蝉鸣是夏风微微的和声,萤火虫在夜晚点亮一盏盏明灯,花香、风抚、鸟啼,欢心都是夏天的记号,孩子们在多彩的活动中体验着幸福着收获着,将传统的美好镌刻在夏日的时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