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浓浓,
九九重阳,
思念重重,
年年逢重阳,
岁岁皆平安。
重阳节
又称“双九节”,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又称登高节、重九节、茱萸节、菊花节等,是汉族的传统节日。“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所以被赋予了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人们通过习俗登高祈福、赏菊花、饮菊花酒和插茱萸等,这些习俗共同构成了重阳节丰富的文化内涵。
九九话重阳
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九节、“踏秋”,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老人们的节日。各班教师根据幼儿年龄特点,通过讲故事、诵古诗、唱童谣、看视频等多种形式帮助幼儿了解九九重阳节的来历、习俗和意义。 爱意满重阳
在这个染尽秋意菊香的节日里,孩子们用画笔、粘土、卡纸等制作出菊花贴画、粘贴重阳糕了解重阳节有关风俗习惯。温情暖重阳
百善孝为先,孝敬是根本。行动是表达与传递情感最有效的方式,孩子们一个温暖的拥抱、一首甜蜜的歌曲、一段精彩的表演,捶捶背、洗洗脚,您陪我长大,我陪您变老,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起做的事,让时光慢一点,让陪伴满一点,让幸福久一点! 年年逢重阳,岁岁皆平安,时光不老,久久念孝。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孩子们稚嫩幼小的心田里,种下这颗爱的种子,相信这颗种子一定会发芽,茁壮成长为“爱与感恩”的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