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网站首页>班级展播厅>正文

生活习惯养成记——衣来“伸手”

来源:政通幼儿园 发表时间:2024-12-23 阅读次数:333 作者:舒婷婷

教育家陈鹤琴提到: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该让他们自己去做。为贯彻落实《成都市3-6岁儿童习惯养成教育实施方案(试行)》精神,深入探究“三大习惯”养成教育模式,助力幼儿自我服务意识。政通幼儿园小三班抓住幼儿习惯养成的关键期,结合幼儿已有经验,捕捉当下问题和兴趣,开展了关于穿衣整理的一系列生活习惯养成教育活动,帮助幼儿将好习惯渗透到一日生活中。

一、课程缘起

孩子们这学期刚上幼儿园,随着夏季炎热的逐渐消散,秋天微凉的风吹来,孩子们逐渐开始增添衣物,开衫、套头、拉链、长裤……一次换季可给孩子们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午睡起床后,孩子们开始穿衣服,睡房里此起彼伏地响起:“老师,你帮我穿。”“老师,这个怎么穿?”“老师,我找不到袖子了。”“老师,他穿反了。”……有的小朋友直接就坐在床上开始哭。于是,一场穿衣大战在小三班拉响了号角。

教师思考与支持:

通过观察、倾听,教师发现穿衣对于小班孩子是目前面临的难题之一。结合班级幼儿目前实际发展情况和提高自理能力的需求,教师对照《指南》,结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围绕“衣服”这个资源,寻找活动开展的价值点,并预设活动。

二、课程开展情况和分析

(一)穿衣“烦恼”——发现问题

老师捕捉到孩子们对于穿衣服的困扰和担心,于是在协助孩子们都穿好衣服后,组织孩子们展开了讨论,向孩子抛出问题:你们今天穿衣服有遇到什么困难吗?这个问题一抛出,孩子们瞬间炸开了锅。

菲菲:“我的袖子藏在里面找不到。”

跳跳:“我穿不上去。”

小墨:“我不会穿。”

凡凡:“我的衣服是反的。”

……

教师:“哎呀,穿衣服可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我们一起来想办法战胜这个困难吧!”

教师思考与支持:

教师在生活中发现孩子们遇到的问题后,与孩子们共情,让孩子们自由表达对穿衣难的直接感受,同时也询问了小朋友在家是自己穿还是家长代劳,发现大部分孩子在家自主穿脱衣的机会较少,喜欢依赖成人的帮助,也是孩子穿衣难的很大一个原因。因此,要激发起幼儿想要主动学习穿脱衣的兴趣和意识,帮助孩子掌握正确穿脱衣的方法,鼓励孩子自己穿脱衣就很重要。

(二)“衣”探究竟

针对孩子们提出的问题,教师通过出示图片、视频,以及各种款式的衣裤,帮助幼儿认识常见开衫衣服和套头衣服的结构,发现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每个孩子都有自己不同的发现和认识,尤其是在认识结构和区分里外正反时,对于有些不限定的特征“有的有,有的没有”这种观点,孩子们能出现一些反驳的声音,老师及时给予肯定,孩子们也更愿意大胆表达。

1.认识结构

2.区分前后和里外

教师思考与支持:

孩子们在学习正确穿脱衣的活动中,拓展了已有经验,认识了衣服的各种类型和不同款式,以及穿衣方法的不同和相同的地方,自己尝试也发现了一些穿衣的好办法,发现穿衣也可以变得很有趣。在交流的过程中,孩子们的观察、对比和倾听与表达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三)穿衣“大法”

孩子们对衣服、裤子的结构和特点有了初步的认识以后,老师利用儿歌和游戏的形式,带着孩子们一起探索学习穿衣服的方法,一张张认真的小脸和一双双稚嫩的小手学得专注、仔细,虽然刚开始动作不熟练,衣服常常从手中滑落,孩子们依然不放弃,一次次努力克服困难。

1.儿歌穿衣:

《穿衣服儿歌(开衫)》:抓领子,盖房子。小老鼠,钻洞子。吱扭吱扭上房子。

《穿衣服儿歌(套头衣)》:一件衣服四个洞,宝宝钻进大洞洞,脑袋钻出中洞洞,小手钻出小洞洞,拉拉大山洞,衣服穿好啦。

孩子们对穿衣服的儿歌兴趣非常浓厚,边念唱儿歌,边穿衣服,小手配合着儿歌,变得越来越灵活,在一次次的练习中,孩子们逐渐战胜了一个个困难。

2.帽子戴头发

除了运用儿歌的方法,有小朋友还发现了可以把帽子先戴上,再配合儿歌把手钻出袖子洞洞的方法。

3.互相帮助法

穿衣服时衣服盖在肩膀上总是滑落,那就我们互相来帮忙,用手帮小朋友把肩膀的地方扶一扶,看!我们都成功啦!

看着孩子们对儿歌穿衣浓厚的兴趣,教师决定顺着孩子的兴趣继续勾起孩子们整理衣服的习惯。

教师思考与支持:

在开始练习的过程中,很多孩子衣服的正反、前后常常弄错,袖子也半天伸不进去,纽扣更是歪歪扭扭,但他们都充满了好奇和尝试,每一次小小的进步都能让孩子们欢呼雀跃。在课程开展中,教师采用了逐步拆解步骤,儿歌辅助记忆,比赛激发兴趣等多种方式,帮助孩子理解并掌握穿衣服的技巧,通过反复练习和耐心引导,孩子们逐渐从需要老师帮助到独立完成,他们的变化让人欣喜。

在穿衣服的过程中,拉拉链、扣扣子对小班孩子来说是有很大困难的,学会自己扣扣子、拉拉链原本是中班孩子应该达到的目标,但是教师也不能因此剥夺他们学习的机会,于是同样鼓励孩子大胆尝试,给孩子示范方法,播放视频,运用“找朋友、钻洞子、一一对应好朋友”等语句辅助孩子理解,教师根据不同孩子的能力,由帮助孩子先扣好第一颗扣子,再引导幼儿从上往下扣,对于有困难的小朋友引导孩子大胆寻求帮助,会说:“老师,请帮忙。”等,教师会及时给反馈:“现在不会也没关系,我们慢慢学习,会寻求帮忙也是一种本领。”过程中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四)整理“烦恼”——新问题出现

随着天气变凉,孩子们午睡脱下的衣服、裤子逐渐变多,随便塞进抽屉的衣服裤子经常关不上抽屉,有的小朋友脱下裤子随手一塞,起床发现裤子找不到了,原来放到了别人抽屉里……诸如这样的问题一个接着一个。

于是,老师又一次组织小朋友一起讨论,抛出问题:“这几天总是有小朋友午睡脱衣服、裤子后抽屉关不上,你们发现了是什么原因吗?”

绵绵:“是衣服堆在抽屉里太高了。”

沐橙:“我的衣服卡在抽屉门上面。”

棋棋:“衣服太多了放不下了。”

……

教师:“那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小七:“使劲往下按。”

宥宥:“对,把它压平。”

葡萄:“要把衣服叠好。”

教师:“你们的办法真好!叠好了衣服既平整又不占位置,衣服就不会在抽屉里冒得高高的,挡住关门啦!”

于是,一场关于叠衣服的挑战又开始了……教师和孩子们一起通过儿歌学习叠衣服、裤子。

孩子们的学习热情高涨。到处都响起孩子们边念唱儿歌边叠衣服裤子的声音。

《叠衣服(开衫)》:关好门,伸伸手,左抱抱,右抱抱,弯弯腰,变一半。

《叠裤子》:小裤子,排两队,翻翻身,变一队,点点头,好朋友。

教师思考与支持:

学会穿脱衣服不仅是获得了一种技能,更是孩子自我服务和自理能力提升的过程,掌握穿脱衣的技能,继续引导孩子发现衣服整理的问题,引导幼儿养成整理的意识和习惯,更是一种生活品质的培养,好的习惯受益终身。

(五)“衣”起游戏

1.起床小任务

孩子们穿衣的本领越来越熟练,我们就一起制定了起床小任务,孩子们需要在起床歌音乐停止前完成穿衣裤和鞋子,挑战任务就算成功,可以领取任务小贴纸。

2.区角趣整理

娃娃家游戏区里面“宝宝”的衣服好多呀!我们一起帮忙整理一下吧!

3.游戏互动墙

结合秋天的主题活动,孩子们对季节的特征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不同季节应该穿不同的衣服,“穿衣整理”游戏墙深受孩子们的欢迎。

教师思考与支持:

为了给孩子们提供更多的练习机会,同时又符合孩子们的学习特点和方式,避免孩子们在枯燥重复的练习中失去兴趣和动力,教师应该为孩子创设能够支持他们学习的游戏环境,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六)家园合“衣”

孩子们自理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家园的配合,于是,教师利用班级教育沙龙活动,有针对性地和家长们沟通幼儿的穿衣情况,并且将幼儿园的活动向家长进行宣传,取得家庭的支持,共同为孩子的自主穿衣、整理提供机会和支持,关注个体差异和需求的孩子。

教师思考与支持:

这次活动让教师更加关注孩子的个体差异,有些孩子学习能力强,能够很快掌握,而有些孩子则需要更多时间和耐心来练习,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应该尊重孩子的差异,用不同的方式和速度引导每一个孩子,让他们都能在自己的节奏中取得进步。

通过课程的开展,幼儿对衣服的结构、类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学会了区分衣服的前后、里外,也初步感知了事物存在的多样性。在游戏实践中,通过亲身体验,更是提升了动手能力、增强自信心,感受到克服困难和挑战困难的信心与决心。少若成天性,习惯成自然。儿童时期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好的习惯养成一定是在家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不断坚持、鼓励,营造适宜的环境,用适宜的方法唤醒孩子们成长的动力,让习惯养成自然而然地拔节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