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强调,幼儿的数学学习需要亲身体验、实际操作、直接感知,逐步建立逻辑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为助力幼儿顺利过渡到小学,本学期大五班班以“科学衔接,慧玩数学”为主线,通过家园共育、户外游戏与室内游戏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幼儿数学兴趣,夯实逻辑思维基础。
携手共育 科学衔接
新学期伊始,班级召开“花开有时 衔接有度”主题家长会,聚焦数学领域的科学衔接。
教师结合《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与家长展开深入交流。通过展示生活化游戏案例,引导家长了解幼儿数学教育远不止计算能力培养,更涵盖空间方位感知、图形组合推理、时间序列认知、逻辑思维发展等多元维度。同时建议家长避免机械训练,共同守护孩子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探究欲,为终身学习奠定思维基础。
情境中感知 操作中理解
活动一:《快递员送水果》——十的分解与组合
教师以故事为引,带领幼儿探索“十的分解与组合”。通过“水果+数字”“小棒拼摆”等游戏,幼儿直观理解“10的分合”运算逻辑。
活动二:“我的购物日记”分享会
幼儿展示购物记录单,分享“买了什么?花了多少钱?找回多少钱?”。
通过真实案例,孩子们感知数运算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游戏中运用 实践中创新
在户外游戏中,孩子们化身“小掌柜”,利用纸币、价格标签等材料,在买卖中感受10的分解与组合:
“3元的玩具,收你10元,找回7元对吗?”
“这个雪糕10元太贵啦!我用3元买可以吗?”
延续“乐创模式”活动,孩子们在班级室内游戏中持续发现与创造规律。
恺恺用数字骰子摆出“142365”的复杂序列,自豪地说:“这是我的密码模式!”
子妍用彩色小棒设计“ABBC ABBC”规律,并挑战同伴:“你能接着摆下去吗?”
孩子们还将模式运用在歌曲创编中,小小双手有节奏地拍打着……
在幼儿园数学学习中,老师始终坚持以教学为建构基石,通过生动的游戏活动引导幼儿在实际动手操作中建构核心经验;以游戏为成长动能,在角色游戏中让数学思维自然生长;以经验为学习动力,助推孩子们在真实情境中探索世界。 在幼小衔接的关键时期,关注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为顺利过渡到小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家园携手共进,陪伴孩子们在数学的海洋中快乐航行,收获知识与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