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6 月 1 日,一部承载着无数期待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正式施行,这标志着学前教育事业迈入“有专门法可依”的崭新时代!这可不仅是学前教育领域事,与我们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听听老师们对于《学前教育法》的解读与感悟!
《以法为伴点亮童心 以身为范耕耘春泥》
投稿作者:舒婷婷 张涛琳
《学前教育法》的颁布,如同一座明亮的灯塔,为幼儿园教师的工作与生活照亮了新的航道。依法执教,是我们必须紧跟教育方针,坚守的职业准则,提高专业能力,方能成就卓越教育。
一、以“儿童为本”铸教育之魂
《学前教育法》鲜明地强调了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这要求教师将目光聚焦于每一个孩子的兴趣与需求,精心设计契合他们发展阶段的教学活动。给予孩子更多自主选择的机会,让他们在自由探索中培养独立性与决策能力。同时,必须敏锐捕捉幼儿的个体差异,关注每个孩子独特的兴趣爱好、能力水平以及发展节奏。摒弃“一刀切”的教学模式,让幼儿成为。
二、以“游戏教学”启智慧之门
采用“玩中学”的游戏化教学模式,让孩子们在欢快的玩乐中汲取知识的养分。通过角色扮演、建构游戏、户外活动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将知识自然融入其中,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使教育过程充满生机与灵性。在游戏情境中巧妙渗透规则,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学会遵守与自律。
三、以“文化自觉”筑精神之基
文化自觉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与不竭源泉。我深刻认识到自己是专业发展的主体,树立强烈的自主发展意识,自觉肩负起文化使命与教育职责。通过自我觉醒、自我反思、自我创建与自我突破,向着和谐共生的专业发展理想奋勇前行。
四、以“闭环反思”促专业成长
运用“实践—反思—再实践”的“闭环反思法”,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通过深入反思优化教学策略,再以优化后的策略指导新的教学实践。如此循环往复,在反思与实践的良性互动中,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升反思能力,实现专业素养的稳步提升。
我将始终如一坚持教育的初心:“以人格影响人格,用智慧点燃智慧”。坚信在教师自律与文化滋养双轮驱动下,教育才能真正成为“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的神圣事业。
让每一颗星星都闪耀独特光芒
投稿作者:胡一枚、濮玉梅
每个幼儿都如同夜空中独特的星辰,个性鲜明。有的似晨星般静谧内向,有的如流星般活力四射,有的若北斗星般具备引导他人的能力。《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的颁布,让教育工作者更深刻地认识到,尊重并回应个体差异,才能让每颗“星辰”闪耀独特光芒。
一、发展节奏的“星光时差”:允许花期不同
幼儿发展节奏存在显著个体差异。有的孩子像春日早樱,早早绽放语言天赋;有的孩子如深秋菊,虽沉默寡言,却能用积木搭建精妙立体迷宫。这种发展时序的差异,在认知、动作、社会性等多个领域均有体现。教师可通过持续观察与记录,标记每个幼儿的“发展里程碑”。例如,为幼儿建立专属档案,记录其发展中的关键成长时刻。在教学活动中,预留适当“缓冲带”。如在语言活动中,邀请外向型幼儿领唱或用肢体动作展示自我,内敛型幼儿鼓励她们与同伴共同歌唱及动作展示,对懂乐器的幼儿给予展示的机会。
二、兴趣光谱的“星际迷航”:支持多元探索
幼儿兴趣偏好多样,有的酷爱绘画,用色彩描绘想象世界;有的痴迷机械构造,热衷拆装探究;还有的专注观察自然现象。兴趣倾向是幼儿独特的学习密码。教师应根据幼儿兴趣需求,设计个性化探究项目。如为对恐龙感兴趣的幼儿开辟“化石挖掘”科学游戏。喜欢机械拼搭的幼儿,提供丰富的搭建材料及各类拼搭主题。让幼儿在丰富的课程中拓展幼儿的兴趣发展。
三、互动模式的“星群引力”:尊重交往个性
幼儿在社交互动中表现各异,有的如“恒星”吸引同伴围绕,有的似“卫星”默默跟随不愿主动交流。针对不同社交类型的幼儿,教师可为“小领袖”型幼儿提供“轮流指挥棒”,助其学习倾听;为退缩型幼儿制作“社交能量卡”,用图示指导简单互动。
教育目的并非将星星打磨成相同宝石,而是帮助每颗星找到独特发光方式。当我们用观察的“望远镜”发现差异,用支持的“火箭”助推成长,用爱的“引力场”守护个性,终将见证整片星空绽放独一无二的绚烂光芒。
如果您对《学前教育法》也有自己的见解和想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我们一起交流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