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子作为一种独特的餐具,起源于中国,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最早,人们使用树枝或竹片来夹取食物,这比用手直接抓食更加卫生和方便。随着时间的推移,筷子逐渐演变成今天的样子,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创造条件和机会,促进幼儿手部动作灵活协调。”并建议“4-5岁幼儿能使用筷子。” 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日常生活中,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筷子是孩子们生活中最常见的,小小的筷子能与孩子们擦出怎样的火花呢?
一、“筷”乐源起
(一)“老师,筷子真好玩,它可以做飞镖吗?”
(二)“老师,他把筷子拿反了。”
(三)“老师,我不会用筷子。”
(四)“老师,我用的筷子和家里的不一样。”
步入中班的孩子们,吃饭工具从勺子换成了筷子,面对既熟悉又陌生的筷子,孩子们既兴奋又紧张。
正确使用筷子能全方位促进中班幼儿的成长,通过锻炼手指的精细动作与手眼协调能力,提高他们的专注力和解决问题的耐心;同时,还能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增强独立性和自信心。其次,孩子们在使用筷子的过程中还能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与理解,增强自豪感,帮助他们在生活与学习中更加自立自强。因此,我们与筷子的故事开始了……
二、“筷”乐相识
(一)对话大调查
你们什么时候使用过筷子:
1.吃饭的时候
2.吃面条的时候
3.在我很小的时候
4.在外面餐厅吃饭时
5.在吃特别大的食物,弄不起来的时候
使用筷子时,有遇到什么困难吗?
1.筷子很滑,食物很不容易弄起来
2.我的手太小了,筷子很不好握
3.幼儿园和家里的筷子不一样,我不会用学校的筷子
(二)“筷”乐大调查
对于筷子你们还想了解什么呢?针对这一问题孩子们有数不清的为什么,于是我们制作了调查表请小朋友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寻找筷子的秘密。
三、“筷”乐知多少
(一)筷子的由来
我们还向孩子们介绍了筷子的文化背景,以及绘本书里的筷子,筷子不仅是中国文化的象征,还在东亚其他国家如日本、韩国、越南等地广泛使用。
每个地区的筷子形状和材质各有不同,比如中国的筷子长而方,日本的筷子短而尖,韩国的筷子多为金属材质。其次,筷子还有很多种材质,包括竹制、木制、金属制、象牙制、塑料制等。
(二)筷子的礼仪
我们在对话中,掌握了筷子的礼仪
1. 在餐桌上使用筷子时不能随意指人
2.不能把筷子包在嘴里面玩
3.不可以拿筷子敲碗
4. 不能把筷子竖插在饭碗里
(三)正确拿筷子示意图
四、“筷”乐行动
为了提升孩子们的手眼协调能力、精细动作及专注力,对此,我们特别设计了一系列与筷子相关的趣味游戏。这不仅帮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使用筷子,还能通过互动和比赛,激发他们的动手能力与团队合作意识。在这过程中,孩子们将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锻炼自己的耐心和自信心。
(一)我会用筷子
(二)光盘行动从我做起
(三)夹豆豆、筷子传递接力、筷子搭建
筷子的灵活使用,不仅能提升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且还能使幼儿正确掌握握笔的姿势。
五、“筷”乐设计
孩子们在无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中,提升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审美意识。设计筷子的过程不仅有趣,而且富有教育意义,它将帮助孩子们更加深入地理解筷子的文化背景,同时增强他们的自我表达能力和艺术感。
打造专属于自己的筷子……
筷子在小手中舞动欢快,
孩子们的笑声中展现精彩。
每一夹皆是乐趣无穷,
每一次尝试都带来成长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