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成都市 《3-6岁儿童习惯养成教育实施方案(试行)》文件精神,进一步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温江区政通幼儿园结合园所“四期”教师队伍分层培养方案,聚焦幼儿学习习惯养成,开展“和融杯”教师赛课活动,通过共同研讨具体的教学活动案例,深度分析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学习习惯养成策略。此活动分四期开展,2024年11月13日-15日开展第一期,由“成熟期”教师展示科学领域活动。
课例观摩
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扭扭圈》
执教教师:胡一枚、霍源桧
幼儿在实际操作中感知纸圈的变化,
神奇的莫比乌斯圈,无限循环……
中班科学活动《自由落体》
执教教师:陈香君
幼儿尝试不同物体自由落体,
感知物体下落速度以及下落轨迹的不同。
小班科学活动《海绵宝宝本领大》
执教教师:舒婷婷
幼儿亲身体验海绵变形的过程,
了解海绵受压会变形、能吸水的特性。
教学活动中处处散发出科学的魅力与活力,孩子们的表现惊喜不断,现场观摩的老师们也聚精会神的观察着孩子们在活动中的一举一动。
课后研讨
教学活动结束后,全体教师重点围绕《3-6岁儿童学习习惯养成教育建议清单》中的主要目标展开研讨,研讨采用1+2的发言形式,即一个优点和两个建议。观摩教师根据活动中幼儿的具体表现,观察分析幼儿学习习惯存在的问题,并对比多个活动教师的活动设计、活动指导语言和活动教玩具配置,分析总结科学活动中教师提升幼儿学习习惯的具体策略。
研讨小结
科学活动是培养并促进幼儿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渠道之一。在科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可通过以下三个措施有效促进幼儿学习习惯的养成:一是设计多样化的趣味实验和探索活动,以激发幼儿的兴趣与好奇心。例如,引导小班幼儿探究海绵变形、吸水的过程,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各类科学实验器材,幼儿不仅能够学习到基本的科学原理,还能有效提升其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组织小组合作形式的科学活动,以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幼儿需进行相互讨论、分工协作,共同完成既定任务;三是注重高质量的师幼互动,教师应鼓励幼儿采用多种途径表达自己的发现与思考,进而促进其多元表达能力的提升。
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充分利用科学活动的优势,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对科学活动的深入研讨和总结,教师可以更好地理解科学活动在促进幼儿学习习惯养成中的重要作用,并不断优化和改进教学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