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背景:在一次沙池游戏中,当孩子们进入场地时发现沙池里有一个大水坑,突如其来的水坑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大家纷纷叫嚷着:大家快来看啊!小朋友们对于这个神奇的水坑充满了好奇,这个水坑是怎么来的呢?其中辰辰小朋友说:我也想挖一个这样的大水坑,他的主意吸引了周围其他的同伴,于是大家都跟着他一起行动起来。
探究一:不同的挖沙工具
孩子们纷纷开始挖坑行动起来,大家都想要挖坑可是挖沙的工具不够了,有小朋友寻求老师的帮助。“老师,没有材料了”“还有什么工具可以挖沙呢,我们一起去找找看吧。”于是孩子们在场地中寻找各种可以挖沙的工具,每种工具的挖沙方式各不相同。
教师分析:捕捉幼儿兴趣 挖掘游戏价值
在之前的游戏中幼儿的玩法较为单一,几人一起合作的挖沙的游戏是孩子们在游戏中最喜欢的。由沙池中的大水坑,引发了孩子们共同想要探究的兴趣。教师在观察中判断了挖坑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价值,一是挖坑时幼儿间的同伴合作,可以促进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二是探寻挖坑工具中,激发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发展幼儿的各种精细动作。
探究二:发现沙坑的宽度
随着挖坑行动的深入,孩子们在沙池中挖了各种各样的坑,有的大有的小,有的沙坑只能手掌大小。
师:我们跳水坑的游戏是怎样跳呢?
幼:双脚跳、单脚跳......
师:那你们挖好坑后记得试一试哦。
孩子们尝试后发现——
幼:我的坑太小了,我跳不进去。
幼:我们的坑太大了,可以5个人跳。
师:那我们可以怎样调整呢?
孩子们想到了很多好办法,有的小朋友用铲子画了一个圆圈来确定水坑的大小,有的小朋友则是合作,用双脚站在场地中,用脚印来确定大小。
教师分析:情境加入 深化游戏体验
由于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随着游戏的时间的推移,当再一次进行游戏时教师发现部分幼儿的兴趣逐渐减退。因此教师想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再次激发幼儿的兴趣,谈话中当幼儿说到小猪佩奇跳泥坑的想法时,我想何不将情境带入游戏中呢,因此我们将佩奇跳泥坑的游戏情境加入,开始了有主题的挖坑游戏,从无目的到有目的,进一步激发了幼儿的游戏兴趣,明确了游戏目的。
探究三:沙坑变水坑 探寻铺垫材料
在沙坑挖好以后,如何将沙坑变成水坑呢?这成为孩子们跳水坑游戏的第一个游戏难题。有的小朋友在坑中直接倒入了水,可是坑中一直没有储存上水,
于是教师提问:为什么倒入这么多水后沙坑里还是没有水呢?
幼:是因为水不够多,还需要很多水。
幼:是因为坑不够深。
在此环节中教师没有很快地给出答案,而是鼓励孩子们继续去尝试,如果不够多那你继续试一试吧。最后孩子们发现不管倒入再多的水,沙坑里的水不到一会儿就不见了。孩子们充满疑惑:沙坑里的水究竟去哪儿了呢?于是我们将沙池中沙子带回了教室里进行实验,了解沙子的特性就是会吸水,原来水都被沙子吸到肚子里了。
师:那我们怎样才能不让沙子把水吸走呢?
幼:可以用一个毯子铺在上面。
幼:可以用塑料袋。
第二次游戏中孩子们将自己想要使用和收集到的材料开始尝试,有塑料袋组、油布组、纸箱组、奶粉罐组等等。
教师分析:科学探究 联结问题解决
在游戏推进过程中孩子们通过观察发现和教师引导的科学实验中孩子们了解到沙子的特性,通过师幼间的讨论孩子们对于防水材料进行了初次的猜测和收集实验。在游戏中孩子们对收集到的材料进行实验,通过实际操作发现沙坑变成水坑的秘密就是需要防水性的材料进行铺垫。通过一步步的猜测、实际操作、对比观察等方法,孩子们在探究沙坑变水坑中获得的积极探究的科学精神。